虛開發票、轉賣發票案件屢禁不止,且花樣正在不斷翻新。
近日,一則以收購公司為名虛開發票、轉賣發票的案件被曝光。上海市崇明區人民檢察院對被告人羅某某、劉某甲發出起訴書。起訴書顯示,被告人羅某某和劉某甲均是上海某咨詢公司業務員,專門負責對外收購公司。
兩人明知所洽談收購公司的發票將被出售牟利,仍在經理楊某乙的授意下,根據公司提供的名單與目標公司法人取得聯系,以收購公司為名,關注發票信息并洽談公司交易所需材料(包括稅控盤、發票領購簿、剩余發票等),由外勤按約定時間、地點與相關公司的法人以及虛假新法人辦理公司材料交接、工商、稅務變更等手續,最終實現獲取剩余發票、由領票人申領新發票的目的。
羅某某和劉某甲之所以這么做,是因為他們可以在獲得被收購公司的發票后,從中獲取提成。截至案發,僅羅某某一人就經手收購11家公司,申領增值稅專用發票25份,增值稅普通發票850份。所購公司包括發票在內的材料出售后,被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107份,金額10691474.55元,價稅合計12402110.56元;被開具增值稅普通發票662份,金額29855134.43元,價稅合計30750788.07元。數額之巨大、性質之惡劣、花樣之狡詐,令人嗔目結舌。
為什么會出現性質如此之惡劣的案件?一切源于虛開和轉賣發票背后的暴利。其實,上述作案人去收購公司不是根本目的,獲取被收購公司的發票才是真實的意圖。就具體的作案流程看,作案人首先會通過“企查查”“天眼查”等平臺進行信息資源的收集,從而發現有意出售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其后,業務員再通過電話、微信等方式與法定發表人取得聯系,洽談公司轉讓、收購等事宜。
在后續成功收購公司后,作案人就會一并獲得被收購公司的發票,包括老發票;此外,為加大發票數量,作案人還會讓外勤去稅務部門申領的新發票。發票到手后,作案人便會執行下一步的違法獲利行為。
一是由本公司虛開發票獲利。有一些客戶存在通過發票進行稅前列支、抵充個人薪金發放基數的需求,而這與作案人的目的不謀而合,他們故意違反國家發票管理規定,在沒有貨物購銷的情況下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一般來說,作案人可以從每份虛開的增值稅發票中收取500元至1000元不等的“報酬”,積少成多,最終中間費用價值不菲。
二是轉賣發票獲利。如果一家公司在短期內領購服務行業專用發票數量較大,而申報收入及稅款偏低,那么可能存在轉賣發票的嫌疑。作案人非法出售增值稅專用發票,將空白發票交給專門的開票團伙,開票團伙再根據購票客戶的要求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和普通發票并出售。期間,以票面金額的2%-4%來收取轉讓費,并從中獲得暴利。
在上述利益的誘惑下,越來越多的不法分子鋌而走險,專注于收購和轉手公司,獲得發票。從表面來看,這些被收購公司行業各異且都證照齊全,但通過縝密梳理和走訪調查可以發現,這些公司被收購后并不開展實際業務,但卻在平時大量開具增值稅發票,同時,公司受票和開票的關聯企業法定代表人、股東、財務人員信息均不真實。
此外,為了掩人耳目,犯罪分子還會在網上非法購買大量公民個人信息用以冒名注冊銀行卡,用于收取巨額開票費。這種方式具有更強的隱蔽性,前期很難被稅務部門察覺,因此被不法分子頻頻利用。
除了通過收購公司虛開發票外,社會上還存在另一種較為隱蔽的虛開發票方式,那就是利用“殼公司”來虛開發票。
不法分子通過招募、雇傭多人,成立公司,利用國家對小微企業的支持力度及稅收優惠政策等,控制多家空殼公司,再以空殼公司的名義從稅務機關申領大量增值稅普通發票,在沒有實際經營業務的情況下大肆對外虛開發票,以收取開票手續費的形式謀利。
通常,一份金額為十萬元的發票收取的手續費就可達650-800元,如果按開票金額點數收取,則更加驚人。同時,由于這些“殼公司”在向稅部門申領空白發票時是不需要繳納費用的,因此,這種“開票生意”實質上是無本暴利,引來越來越多不法分子鋌而走險。
而這些不法分子也有著明確的分工,各司其職:一是有專職的注冊員,專門申請注冊“殼公司”;二是有專職的開票員、領票員,專門負責申領發票;三是有專職的聯絡員,專門對外聯絡有發票需求的客戶。四是在此過程中還衍生了“發票中間人”,專門從中介紹、聯絡、撮合有需求的客戶和開票公司。由此,一套“注冊殼公司-虛開發票-專人負責-對外出售”的完整利益鏈條就形成了。
此外,這些不法分子還熟悉掌握了虛開發票所需的工具,他們能熟練使用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的電腦、印章、稅控盤、打印機、成品、半成品發票等作案工具,有些涉及開票的公司僅是印章就多達100多個。
在這些犯罪團伙中,不乏接受過高等教育,甚至具有財會、稅務背景的專業人員,而在巨大的利益誘惑之下,他們卻蒙蔽了雙眼,開始投機取巧、利欲熏心,甚至覺得虛開發票這種較隱蔽的行為是難以被偵查到的,離自己十分遙遠。
但實則不然,稅務部門早已砸下重金建設了金稅系統,企業、工商、稅務、社保等信息都能聯網互通,而且稅務部門的管控已經從專用發票升級到普通發票。通過數據互相對比,稅務部門查找企業和居民虛開發票的漏洞正變得越來越容易,只要一家企業不存在真實交易,或虛擬購貨;或進貨、銷貨、存貨賬目記載混亂;再或者開票時間相對集中,且金融巨大,那么便存在虛開發票的嫌疑,很容易被國家建設的發票管理系統所抓獲。
而一旦被稅務部門起訴,相應的懲罰也是十分嚴厲的。根據《刑法》第207條規定,非法出售增值稅專用發票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處二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罰金;數量較大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金;數量巨大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并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金或者沒收財產,而且還有可能被數罪并罰。
因此,以收購公司、注冊殼公司之名虛開發票、轉賣發票,看似獲得一時暴利,但背后的風險巨大且后果嚴重,沒必要逞一時之快而搭進大好人生,更沒必要因為投機取巧、利欲熏心的人性弱點而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